40年來,國企改革不停步,幾代國有企業家既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,又留下了寶貴的精神動力,推動著國有企業不斷前行。
2019年1月10日,《國資報告》雜志以“致敬40年 弘揚企業家精神”為主題舉辦年會,向袁庚等為國企改革作出積極貢獻的企業家致敬,原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趙華林為傅成玉、王會生、劉明忠、宋志平、任克雷等企業家代表頒獎。
本屆年會由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與《國資報告》雜志社主辦。來自90余家企業和政府機構的代表、高校學者共聚一堂。會議分為“向國有企業家致敬”“主旨演講”“圓桌對話”等環節,碰撞觀點,思想交鋒,為現場150余位嘉賓帶來了一場思想盛宴。
改革心路談
新時代國企改革怎么走?國有企業家有何改革心得,新時代國企有哪些使命與愿景?圍繞相關話題,此次年會邀請傅成玉、劉明忠、宋志平發表主旨演講。
中國石化、中國海油原董事長傅成玉在年會的演講中,深情回顧了中國海油當年的組建歷程,認為中國海油的組建和發展,充分見證了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。
傅成玉說,國有企業要具備“六種力量”,必須要有強大的創新力和財富創造能力,“國有企業如果沒有財富的創造能力,沒有強大的生產能力,我們其他的政治目的、經濟目的都達不到?!?/span>
針對社會上熱議的“國進民退”話題,傅成玉表示,過去一些年的經濟指標上來看,實際上呈現出國退民進的趨勢。他強調說,并非國企做大民企就做小,“這個觀念一定要改變,是國企、民企共同發展。中國的人均GDP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,中國經濟總量做強做優做大的空間很大,這給國民共進提供了廣闊空間?!?/span>
傅成玉表示,國企做強做優乃至做大的前提是市場化,“改革開放40年的經驗表明,只有市場化才能幫助國有企業更好實現黨的領導,才能促進國有企業實現更好發展,才能讓我們的道路優勢得到更好體現?!?/span>
作為新中國重工業的長子,我國工業體系的“母機”企業,中國一重歷史輝煌、貢獻巨大、經歷坎坷。近幾年來,受內外部因素影響,中國一重陷入了嚴重虧損之中。
劉明忠出任中國一重董事長以來,采取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舉措,實現以改促變、以變促通、以通促活,變不可能為可能,變可能為現實。2017年,中國一重一舉扭轉了連續虧損的不利局面,順利實現扭虧為盈目標。